隋朝 展子虔《游春圖》(局部)中的旅人
▋“漁夫和旅人”之美
自從觀看了由李?,B編劇并執導,武仁林、海清領銜主演的農村題材電影《隱入塵煙》之后,我的腦海里會經常浮現電影中的許多場景。這些場景看似簡單,尋常,無味,尤其是對沒有經歷農村生活的人來說,覺得“不好看”。但仔細回味這個故事,真的地感動了千萬人,感動了我。影片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一對農村最窮苦的夫妻一生的悲慘命運,所有場景精心設計,細致入微,一幅幅充滿浪漫而溫馨的畫面震撼著你的感官,你似乎獲得一種從未有過的一種堅定的力量,你真的知道了你來自哪里并將要去往何方,你也似乎明白了,那些無數的畫面其實是一幅幅無關技巧的圖畫,它是那樣的唯美,而它卻是事關中華傳統美學,事關中國繪畫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每一幅畫面都能觸動到你靈魂深處。
唐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101.9cm×54.7cm 絹本設色
這部電影于是和中國繪畫一樣,給人提出了許多問題:繪畫作品看什么?繪畫作品對于今天的人們到底重不重要?我們到底怎樣欣賞繪畫作品?我們在欣賞一幅作品時,怎樣去讀懂作者寄托和隱藏的的各種情懷?在網絡與資訊于此發達的今天,我相信這些問題大有人在敘述自己的觀點,而且一千個人有一千個人的解答。而我卻臆想到千年前的宋畫,宋畫好在哪里?宋畫好看嗎?如果單從顏色上去辨別,卻不見得好看,但宋畫的美,宋畫中的美學,宋畫因此達到“巔峰”卻是何等地任性。繪畫史專家高居翰評價宋畫:“以驚嘆和敬畏的心情回應自然,作品視界之清新,美學之深厚,是后世無可比擬的?!苯嫾尹S賓虹也曾如此評價宋畫:“唐畫如面,宋畫如酒,元畫以下,漸如酒之加水,時代逾后,加水逾多,近日之晝,已經有水無酒,不能醉人,薄而無味?!笨梢娝萎嬛案摺庇心抗捕?。我和許多癡迷于宋畫的人們一樣,癡迷宋畫,不僅有他獨特的時代審美特征,從題材上的多元與全面發展,它的整體風格雄渾肅穆,以及“與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向后延續了千年。從技法上講,宋人重視寫生,體物入微,每一幅作品精工逼真,構圖嚴謹,使人與自然,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在不斷深入宋畫中去的過程中,它使我們在孤獨的精神角落里獲得一股無形的力量,獲得靈魂的慰藉,獲得美的牽引,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唐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局部)中的漁夫
無疑,對于每一位中國畫家,我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描繪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這個世界到底和我們的繪畫有什么關聯,我們如何創作我們獨特的繪畫圖式?!峨[入塵煙》卻在悄無聲息地一次又一次涌入我的腦海,那些所有我幾乎都經歷過的場景讓我振奮。我同時臆想宋畫中的那些“漁夫和旅人”,那些無比安逸地游弋在山水間的人們,如果活在他們的山水間,你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展子虔的《游春圖》,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趙干的《江行初雪圖》,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許道寧的《秋江魚艇圖》,李成的《晴嵐蕭寺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等作品一一映入眼簾,我在想,他們是怎樣“隱入”他們那個時代“塵煙”中的,這對于我,一直充滿著無比的好奇和誘惑。我盡量想多靠近他們,天真地觸摸到紙上那些生命的溫度??梢?,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并非技法而技法,就如宋畫一樣,絕不是單單以技巧來感動人,而是隱藏在畫面深處那些跳出筆墨之外的思想境界,以及那些讓人揪心的故事,它往往成為我們通往精神世界的一個載體而非單純的一個敘事圖像。
五代(傳)佚名 《雪漁圖》 絹本設色 62.1cm×32.7cm
在中國傳統繪畫作品中,“漁夫和旅人”一直有著特別的意義。山水中的“漁夫”形象可以追溯到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 《史記》中的《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焙髞?,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將《漁父》之故事錄入他的《楚辭》中。這是屈原的世界:“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闭f什么“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屈原儒家的價值觀使他無法融入那個邪惡橫行的世界,那就一躍而入滔滔江水中吧。我似乎漸漸讀懂了他的“滄浪歌”之深意,“漁父”原本可以很自由的,完全不受束縛的,既然要獲得真正的自由,那就把自己的一切交付給自然,交付給“塵煙”吧。
北宋 郭熙《早春圖》158.3cm×108.1cm 絹本設色
我一定是一個無神論者,但也一定相信“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的道理。因為我經常讀到宋畫中的漁夫和旅人,我都會傻傻地冥思一陣,知道自己其實很難走進去,進去后又害怕深陷其中。從宋畫中,我看到了那些隨性自由的漁夫,看到了他們隱于江河湖畔,甚至與世隔絕??吹搅四切┢v奔波的旅人,他們隱入那個如同世外桃源的地方。他們雖然過著富足的精神生活,生活樸實而安穩,但他們會是與那個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嗎?或者他們只能求得一方妥協之后才退出歷史“舞臺”的嗎?我或許想得太多了。但畢竟,重重山水間,才是他們放松心靈的地方,才是他們自由自在憧憬美好未來的地方,才是他們養精蓄悅,蓄勢待發的地方,他們一生游離在自己的山水畫里,就如同我們一樣終究難逃現實。我尊重這樣一群“漁夫和旅人”就像敬重我自己一樣,我也只是這個世界的一粒凡塵。
南宋 馬遠《獨釣寒江雪》26.7cm×50.6cm 絹本水墨
在我放下手中的畫筆,看向窗外的時候,我發現,遙遠的山水間,原本的漁夫和旅人逐漸消失,那里,只留下一些動植物的身影,像一只奮力飛翔的鳥,像一頭即將踏入“桃花源”的鹿,也仿佛,像我自己,我們都在做著“隱入塵煙”的美夢。
未君《雪落歸來》 50cm×70cm 2020年
▋去往詩與遠方更遠的地方
莊子《逍遙游》最吸引我的地方,肯怕是他天馬行空的思想?!氨壁び恤~,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蔽矣袝r想,哪怕是一種臆想,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好在我曾發表過近百首詩歌,曾被譽為詩人的我似乎有勇氣去理解莊子的“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蹦鞘乔f子的“詩人”情懷,那更是莊子冥想出的對另一個美好世界的期待。
理解了莊子的《逍遙游》,你或許才能真正讀懂宋畫中的“漁夫與旅人”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因為我們也一直在冥想,我們用畫筆創造另一個美好世界,我們同樣在期待,以有限的生命,以生生不息的姿態創造一種隱秘的圖式,這種圖式,它是有溫度的,充滿柔情的,充滿正能量的。它一定根植于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它負載著傳統文化中的深刻內涵,它不僅要表現客觀存在的山川丘壑之美,更要展現自己主觀意象化的生命與詩意的自然。
未君《佛影如來》 134cm×84cm 2022年
宗炳《畫山水序》中所言:“圣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像。至于山水,質有而靈趣,是以軒轅、堯、孔、廣成、大隗、許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稱仁智之樂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不亦幾乎?”宋炳的理論體系對后世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貢獻意義非凡,其中有一點我認為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強調只有‘形而上’與‘形而下’融為一體,方能在“妙寫”時,才能畫好山水畫。這與老子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是如出一轍的?!靶味稀迸c“形而下”本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范疇,在儒家哲學中指無形的或未成形體的東西,與表示沒有形的或已成形的東西相對稱。它是用來說明“道”(形而上)與“器”(形而下)的關系,即本源、本體和器物、現象的關系。但在中國繪畫中,“形而下”一般指畫面看得見的,有形的東西,如色彩、線條、構圖、筆墨等?!靶味稀币话阒府嬅婵床灰姷?,卻主觀存在的東西,比如意境,思想、內涵、觀念等。所以,宗炳強調二者相融合為一體才能畫好山水畫的理論,一直影響中國繪畫數千年。
未君《流水遇知音》 138cm×69cm 2022年(私人收藏)
宗炳的“含道應物”是指畫家在描繪自然的時候,要有”道“的境界,要求藝術創作從“道”的高度來表現事物;而“澄懷味象”,就是審美主體要有清澄純凈、無物無欲的情懷,要有非功利、超理智的審美態度。我們只有仔細去品味、體驗、感悟審美對象內部深層的情趣意蘊、生命精神,我們才能獲得最高的藝術體驗和享受。我們常說,畫山水者,要“胸有丘壑”,要“胸懷天下”,其實這都是從中國哲學的本體產生出的“悟道”體驗與審美理想出發的,它是人類最高的一種精神活動。由此可以斷定,畫家創作的山水畫,并非現實中存在的山水,而是蕓蕓眾生中發展成的一種自我觀照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通過你的筆墨挖掘出的一種胸中的世界,胸中的山水。通過胸中的山水,挖掘心靈中美的源泉,提供審美中最打動人心的部分,實現自我超然脫俗的哲理境界。
未君《遠方有你》 138×69cm 2022年(私人收藏)
蘇軾講:“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比绻u畫只求形像與不像,那只是兒童的見識。如果寫詩只求對事物本身的描述,那也不是高明的詩人。所以,中國繪畫絕對不止一個“像”字就可以解讀的,而是要求作者抒懷觀照,主觀地反映出畫家的思想、情懷、追求、情趣等精神境界。當然,一幅好的繪畫作品,與作品的氣韻、好的筆墨、好的構圖、唯美的色彩是分不開的,看似“簡單”的中國繪畫,其實蘊藏著無窮的妙處,蘊藏著作為主題“人與自然”最高的審美意趣。
未君《早春二月》69cm×138cm 2022年
我自然無法逾越莊子“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豪氣與胸襟,但我又偏偏想在自己的山水間,遇到“漁夫和旅人”遇到“鹿”或者一只自由的“鳥”。有人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追趕,為什么我們已經很努力了,依然無法追趕到屬于自己的東西。大多時候,我們被所謂“天命”懸浮于空中,雖無所懼懸崖峭壁,也無所懼冰天雪地。當你迷路時,恰巧有人給你指明前行的方向,當你惆悵時,恰巧有人帶你進入一處開心的樂園,當你遇山是山,遇水是水是,恰巧有人遞過來一塊踏板,你只要輕輕一躍,就能到達你想去的彼岸。你是一名觀賞者,你感恩遇見,在重重疊疊的山水間,遇見勇敢的自己,遇見“旅人,遇見“漁夫”,遇見“鹿”,遇見一個個生命在畫家的筆墨中百折不撓的輪回。
未君《山路漫漫》 138cm×69cm 2022年
其中《山路漫漫》是我以往山水構思的一大突破,是我最新創作的以“鹿”為主題的系列作品之一。定居北京15年,我會經常從北京往返于家鄉,驅車1500多公里,常常是一個人清晨出發,凌晨到達,這個長途“跋涉”的過程其實讓我臆想出許多畫面。尤其在深夜開車,開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高速公路上,車窗兩邊一片漆黑,而眼前的路,隨著車燈在無限延伸的同時,感覺公路一點一點在往上翹起來,像開在一條窄窄的“天道”上,像要開往月球的感覺。還有兩次“恐怖”的經歷,就是途中遇到大霧,我只能跟在大客車閃爍的尾燈后面,一點一點地往前移動,你無法看清服務區的進口,更不要想停下來。我有種“騰云而起”的感覺,心里雖然有點害怕,但我不敢害怕,我沒有任何可以依靠或者膽怯的理由讓自己停下來。當穿越數十公里的大霧后,無助的心才算安定下來,原來一切都是“虛驚一場”。于是,我在構建這幅作品時,算是把我的經歷畫進去了,上面是云霧,下面是云霧,一頭鹿緊張的走在懸崖之上,只有一塊短短的木板可以通過。我想用繪畫圖式表達我的一種思考,所有的結構關系需神形兼備,所有的筆墨要虛實相生。在剛強的性情表達時,我會常常運用“黑”“白”“灰”來作為我一系列作品的色調。但我的“黑”不會黑得一塌糊涂,看似“死黑”的里面,可以清晰地浮現出許多情景,它是殘破的美感,它是悄悄潛入的時光,它是漸變的人生。這是我對于“黑、白、灰”的要求,也是我作品中最為明顯的語言特征之一,也是我可以引導觀者去探尋的,我的現實生活的一面。
未君《浮生一夢》130cm×73cm 2022年
矛盾的對立,不安的情緒,有時會貫穿我的作品中,我想通過構建我的另一個夢幻世界去探索“人與世界”的關系。一個傳統的傳承與繼承者,我自然會借用傳統表現的元素,但我更渴望作品中那種“可遇見的當代性”,在寫實與寫意,在傳統與當代中實現多元性探索。我有時依賴于我的十年文學寫作歷程來試圖切入我的天馬行空的情緒。許多名畫家曾撰文專門談及“守正創新”而事實上卻又懼怕“出奇出新”的筆墨圖式,我一反常態,就如同世人愛看花開,我卻獨愛落花一樣,我總是在基于傳統的文化中去尋找奇特與超現實的語言建構自己的筆墨語言。然后,讓作品產生對觀者的一種折射,并帶去心靈奇妙的感受,觸動到觀者的內心。我期待每一幅作品都有新的靈感的涌現,每一幅作品都在時空的交織中賦予更多豐富而深沉的意義。
我試圖把“漁夫”替換成“魚兒”,把“旅人”替換成“鹿”。我有理由相信,你可以穿越《山路漫漫》《雪落歸來》《遠方有你》《流水遇知音中去》中去,也可以穿越《早春二月》《浮生一夢》中去,你孕育你的山水,我成就我的山水。當秋葉紅了,花兒開了,我們一定相忘于各自的江湖。如果,每個漂泊的游子終究都要回歸故里,我會把自己幻化成兩半,一半留在你的山水間,而另一半將去往詩與遠方更遠的地方,畢竟我們都是一心向往桃源的人。
我希望每一幅畫,能喚起你的記憶,慰藉你的心靈,當所有的嚴寒即將過去,我想一切都會變得十分有意義,你至誠至美的眷念,為的就是有一天在某幅畫里,找到自己回來的蹤跡。
未君 2022.11.13于長沙蝸牛居畫館
▼
作者簡介
未君,1973年出生,籍貫湖南益陽,民主黨派人士。先后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碩士研究生班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F生活于北京和長沙,著名工筆畫大家林凡先生入室弟子?,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熱帶雨林藝術研究院理事,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畫家;湖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副監事長,湖南工商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工筆重彩畫花鳥畫和重彩山水畫創作與理論研究,在學術理論研究方向特別強調堅實的畫史畫論和美學基礎研究,并富有獨到的見解和認識。作品數十次參加國內各類美術作品展出并獲獎,在國內舉辦個人畫展多次。多年來,在《視覺藝術》《書畫世界》《畫界》《南京藝術學院學報》《藝術生活》《藝術中國》《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等核心期刊和媒體發表學術論文,藝術評論,隨筆近百篇。已出版《欲望的城市》《當代美術名家工作室文獻研究·紫陌醉羽》《沿著花開的聲音去等你》文集三部,及《未君花鳥畫作品精選》《未君畫集》《名家未君工筆花鳥》《未君唯美白描精選》《未君山水畫技法精解》等個人專著畫冊二十余種。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是,“每個人都了不起!”看似平實無華的話,卻道出了許多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心聲。2021年春天來了,中國書畫導航網書畫家們滿懷激情、欣喜、自豪、謳歌新時代,以書畫作品祝福祖國明天...
2021年3月18日,為紀念國家文物局頒布書畫作品限制出境20周年,由榮寶齋畫院、于右任國際書法研究會聯合主辦的“曠代草圣于右任書法展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榮寶齋畫院隆重舉行。國家文物局于2001年頒發《一九四九...
來源:收藏雜志 1981年9月下旬的一天,張仃采風來到新疆南部戈壁灘一片人跡罕至的原始胡楊林(現叫“神木園”,已成為著名旅游景點)。面對眼前的奇景異象,畫家心潮澎湃,不能自已,無以名狀的靈魂顫動,后來記...
來源:北京畫院 蟹 齊白石 北京畫院藏 紙本墨筆 軸 134cm ×33cm 無年款 題款:幾時休息。白石山翁并題四字?! ♀j?。耗救耍ㄖ煳模┌资蹋ò孜模 ∥覀兌家咽熘R白石畫蟹一絕,可與他的蝦相媲美,他三...
來源:美術報 在中國人看來,書法不僅僅是寫字而已,更是深蘊著民族歷史凝成的文化精神和哲理內涵,熊秉明先生曾說:“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的核心”,正是體現了這種思想?! ∪欢?,在書法學習、創作的過程中,...
來源:北京畫院 北京畫院藏《三陽開泰圖》,立軸,絹本設色,縱106厘米,橫52厘米,“蘇漢臣”款,無年款,鈐印三:“漢臣”(朱文)、“趙”(朱文)、“皇十一子”(朱文),花押一?! ‘嬅嫔厦枥L童子二,山羊...
與夏瑛本人的低調謙和如出一轍,我們第一次約訪的地點,是在他由車庫和地下室改造的工作室里。伴隨著爽朗的一聲應答,夏瑛繞過一座座由古畫摹本典籍堆砌的小山和一只慵懶的貓,來到門前迎賓入座?! ○B貓、學習...
3月26日,以“華夏師說•蜀韻天府”為主題的第27屆華夏園丁大聯歡活動在成都開幕。韓寧寧老師受澳門中華教育會邀請參加此次活動,并在開幕儀式上贈送親筆題寫的賀詞?;鞔耗嘧o綠李甘當人梯架金橋行穩致遠華夏園丁大...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3月30日,新京報記者從青海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獲悉,經省文聯黨組研究決定,對青海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筱麗作出“停職檢查”的處理。此前,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青海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筱麗...
郭洪龍字祥云,號臥龍居士。1963年生于河北館陶,自幼酷愛書畫藝術。1976年拜中國書畫名家,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蜚聲海內外的狂草人物畫家汪易揚為師,被收為入室弟子,學習書畫和制陶藝術。1984年入中央美院所屬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