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投資拍賣

                                                中國錢幣產業發展路徑探討

                                                投資拍賣 投資拍賣 2021-08-04 10:01

                                                根據永銀錢幣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分析,中國藝術品產業分為8大類,分別是書法字畫、陶器瓷器、玉石翡翠、歷代錢幣、珠寶鐘表、金器銀器、木器家具和銅器雜項。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2019統計年報》(不含銀行渠道數據)顯示,在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錢幣數量約占16%。錢幣產業已成為藝術品產業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數據來源: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2019統計年報》(不含銀行渠道數據)

                                                根據巴塞爾藝術展&瑞銀集團《2020全球藝術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藝術品銷售額約為3200億元,公開拍賣的銷售額約為1140億元。藝術品產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文化建設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趨勢。

                                                數據來源:巴塞爾藝術展&瑞銀集團《2020全球藝術市場報告》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藝術品產業也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業態。根據《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銷售額約為650億元,拍賣市場銷售額約為403億元。經過永銀錢幣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分析,截至2020年底,中國錢幣存量市場規??偭考s為1萬億元,其中古錢幣、機制幣(民間可交易)、退出流通人民幣合計約6200億元,中國人民銀行累計發行的469個貴金屬紀念幣項目約為2000億元,中國人民銀行累計發行的233個普通紀念幣、鈔項目約為1800億元。每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錢幣增量市場規模約為110億元,其中金銀幣約為76億元,流通紀念幣約為35億以及包括新增退出的流通人民幣(根據當年退出流通情況而定)。

                                                數據來源:巴塞爾藝術展x瑞銀集團《2020全球藝術市場報告》

                                                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及以上時,這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品市場會出現爆發式增長。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的文化藝術品市場,都是按照這樣的軌跡發展的。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202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廈門等近20個地區的人均GDP超過了2萬美元??梢灶A見,中國錢幣產業的藝術品市場將迎來“井噴”式增長。

                                                近年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飛速發展,隸屬于藝術品產業“八大品類”之一的錢幣產業亦煥發出新的活力,年交易額呈逐年增長態勢。在強勁的市場表現下,眾多業界人士對錢幣產業發展路徑都有著不同的觀點,筆者針對目前主流的兩個觀點:“錢幣產品客戶群體年輕化”“錢幣產業發展電商化”提出一些淺顯的看法,以供探討。

                                                首先,筆者認為錢幣產品的客戶群體應該是年齡在35歲以上、有一定財富積累和人生閱歷的中老年人。根據《2019中國高凈值人群藝術品投資白皮書》顯示,X世代(1965-1980年出生)是藝術品的主流消費群體之一,這個年齡層與筆者所預測的錢幣產品客戶群體基本吻合。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向年輕人傳播錢幣文化,要在他們心里種下錢幣的“種子”。不可否認,這種“向年輕人傳播錢幣文化”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把“錢幣產品的目標客戶設定為年輕人”是值得商榷的。錢幣既有金融屬性,又有文化屬性。這種兩面屬性決定了錢幣產品是一種具有精神文化屬性的獨特商品,而中國絕大部分年輕人還處于物質尚未滿足的層面。只有當物質生活得到充分滿足后,人們的內心才會慢慢滋生出精神文化和財富傳承層面的需求,以筆者多年的行業觀察,X世代、有文化內涵的社會精英是購買錢幣產品的主力軍。

                                                數據來源:雅昌藝術市場檢測中心&胡潤百富《2019中國高凈值人群藝術品投資白皮書》

                                                另外,筆者對“錢幣產業發展電商化”的觀點是錢幣的“人貨場”與電商的“人貨場”是相悖的。電商雖然改變了很多我們習慣的認知,但商業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無論是錢幣的電商、商業銀行還是門店的發售,都是錢幣的零售,這些不同的“場”連接著“人”與“貨”。零售的本質就是“人貨場”,但電商的“人貨場”和錢幣的“人貨場”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電商的“人貨場”模式是簡單的、迅速的、標準化的,但作為具有精神文化屬性的獨特商品,錢幣的“人貨場”則需要有氛圍的營造、優質的體驗、更充分的溝通與交流。那什么樣的“場”適合錢幣文化的傳播和錢幣產品的銷售呢?未來錢幣產業發展的路徑是什么呢?

                                                第一條路徑是銀行渠道。銀行不僅涵蓋了與錢幣產品客戶群體相契合的中高層收入客戶人群,而且它的中間業務收入包含基金、保險和貴金屬,而錢幣又是銀行貴金屬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流通紀念幣和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的金銀紀念幣都通過銀行渠道來發行,這也讓錢幣客戶與銀行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永銀文化集團作為多家銀行貴金屬入圍供應商,一直致力于在銀行渠道開發存量錢幣產品,通過九年運作40周年熊貓金幣大全套,徹底激活了熊貓金幣存量市場,既滿足了銀行客戶對于錢幣產品財富傳承的需求,也為錢幣產業創造出良好的存量市場開發樣板。經過十五年時間的耕耘,銀行渠道錢幣產品的增量和存量每年規模合計約為200億元,已成為發行和銷售錢幣產品的第一渠道。

                                                圖源:雅昌藝術網

                                                第二個是拍賣會。從廣義上來說,拍賣是一種“以公開競價的方式,將特定的物品或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的買賣方式”。但從內在層面來說,它是一場錢幣文化活動,所呈現的內容與錢幣的“人貨場”是相符的。202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銷售額約為403億元,錢幣門類約為65億元。從交易規模上來看,拍賣已成為僅次于銀行渠道的第二大錢幣產品交易渠道。

                                                第三個是有場景化內容的錢幣文化商業空間,比如中國金幣直營店,全國各地郵幣卡市場、與永銀錢幣博物館類似的錢幣博物館、全國各地的錢幣展會和中國金幣特許商門店。雖然它們的銷售規模很難準確統計,但是它們獨特的錢幣文化傳播空間,可以讓客戶真切地感受到錢幣“人貨場”的獨特體驗,從而促進錢幣文化的傳播和錢幣產品的銷售。

                                                永銀錢幣博物館

                                                在各行各業都受到電商沖擊的大環境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內涵的錢幣產品不僅沒有受到較大影響,還迸發出新的活力。這不但說明錢幣產品是一種既有金融屬性,又有文化屬性的獨特商品,而且說明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層面的產品和需求會越來越突出。

                                                筆者相信,錢幣產品的開發應符合“傳承、投資和文創”三個方向,而這三個方向分別對應著三個年齡段:嬰兒潮一代(1945-1965年出生),注重財富傳承,關注資產配置;X世代(1965-1980年出生),注重資產投資,關注資產增值;Z世代(1995-2010年出生),喜歡新鮮事物,有著文創產品的需求。筆者也相信,線上線下融合是大方向、未來錢幣產品設計也要有更多適應年輕人的品種,甚至會出現符合年輕人層級的“專屬”錢幣文創產品。

                                                不過,筆者更傾向于傳承和投資兩個方向,因為“傳承”和“投資”是這兩個客群的剛需,而在文創方向,有太多優秀的文創產品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在激烈的競爭中,錢幣文創產品是不占優勢的。所以,筆者認為“向年輕人傳播錢幣文化,培養潛在客戶群體;向中老年人傳播錢幣文化,銷售錢幣產品”是當下最佳的選擇之一。錢幣產品的銷售不只是“冷冰冰”的線上交易,它需要有場景化的線下空間;需要面對面的溝通;需要有感情、有溫度的交流;需要更多的內容吸引消費者從線上“走”到線下,進而領略錢幣之美。

                                                距今三千年前的商代銅貝,乃是我國最早的金屬鑄幣,也是迄今所見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之一。自東周春秋時期開始,中國便開始先后鑄行金銀貴金屬貨幣,如東周銀空首布與楚國爰金,中國錢幣文化也始終與中國歷史發展一脈相承。只要中國還存在,中國錢幣文化就會延綿不絕、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錢幣產業也就永遠不會消亡。作為錢幣產業的參與者們,我們也要肩負起“讓錢幣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傳遞情感,傳承價值”的時代使命,為中國錢幣產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作者簡介:陳永 中國金幣總公司專家庫成員/江蘇省收藏家協會錢幣收藏委員會主任/永銀錢幣博物館館長)


                                                相關推薦